這篇分成幾個重點,可跳到您最有興趣的主題開始閱讀:

1. 觀察型研究:維生素D與Covid-19的關係

2. 補充維生素D來預防Covid-19的爭議點

3. 結論

4. 懶人包

相關文章:維生素D與免疫、呼吸系統的關係


上一篇文章提到維生素D與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那些研究的結論不能直接套用在Covid-19,前者可以是任何感染或病毒所引起的,後者則是專指由SARS-CoV-2 病毒所引發的疾病。這篇我們針對Covid-19與維生素D做討論。

在新冠肺炎感染嚴重的國家,一些觀察型數據陸續出現,我們拿這篇由美國發表在PLoS One的回溯性(retrospective)研究為例 (1),它從一家生化檢驗公司取得研究對象,包含人數遍佈美國50州與哥倫比亞特區,也有很清楚的圖表能助於瞭解。在排除確診狀態不詳、無郵遞區號的人口後,總共有191,779人被分析,季節性的維生素D浮動再加以調整,結果如下圖圖表。

Plosone D general左圖的關係圖可見,體內維生素D含量與新冠肺炎確診成「負相關」,也就是維生素D含量越高,確診比例越低。

下圖可見高緯度地區的確診比例多於低緯度(舉例:亞利桑那州為低緯度,華盛頓州為高緯度)。但無論哪個緯度,體內維生素D含量與確診比例依然是負相關。人種相關性可以看到美國非裔人種、南美人種的確診比例高於白人,但三個人種的確診比例還是都跟維生素D含量呈負相關。 

 

Plosone D

 

 

最後我們看到年紀比較大的(以60為分界點)確診比例反而比較少,男性的確診比例高於女性,但無論年齡、性別,都與維生素D的體內含量呈負相關。

這類的觀察型研究結果看似非常驚人,讀者容易在第一時間被說服,但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思考,下一段我們繼續討論幾項爭議點:

觀察型研究只能呈現相關性,但不能成立因果關係。中間是否有其他因素干擾,例如人種與新冠肺炎的關係,可能也受到社經地位的影響。是否維生素D含量高的人,擁有較健康的生活習慣?那麼到底是作息、運動、營養綜合起來影響了確診率,還是因為維生素D?

雖然有幾篇評論報告 (2, 3) 顯示出緯度與Covid-19的確診率、死亡率呈負相關,但也有一篇加拿大的研究 (4) 發現緯度、溫度跟Covid-19都無明顯相關性,反而是公共衛生政策,像是避免民眾群聚才比較有幫助。

此外,目前慣用的維生素D測量方式不盡理想,在發炎狀態下維生素D結合蛋白(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DBP)會明顯下降,所以在解讀患者體內的總25(OH)D含量時要特別小心 (5)。有專家學者建議以free vitamin D當作指標 (6, 7) 會比較恰當,因為它相較於DBP才是能廣泛進入各種細胞調節身體代謝的主要形式。

在新冠肺炎爆發後,Plosone D sex科學家在有限的時間內,做了幾篇隨機對照(RCT)的介入型研究,試圖證明因果關係,但數量不多,有些研究還在進行,有些則是還未發表 (8, 9)目前發表的包括在法國療養院的類介入型研究 (10),他們發現在肺炎爆發前一個月、或確診後的一個禮拜內,有補充維生素D的人,不僅病況較不嚴重,死亡風險也較低。缺點是,這不算是一個真正的RCT研究,因為實驗組與對照組人數分配相差非常懸殊(介入組:57人,對照組:9人),它還納入了確診前療養院例行性給的維生素D一起做分析。另一個印度的RCT (11)(總共40人,介入組:16,對照組:24),連續七天給予低於 20ng/ml 25(OH)D的患者60,000IU的維生素D3,結果發現介入組有十人在第七天時血液25(OH)D的濃度上升到了50ng/ml,經21天的追蹤,介入組10/16人得到SARS-CoV-2陰性,控制組5/24人得到陰性結果。這項研究的缺點是總人數少,被納進研究的人都嚴重缺乏維生素D(<30ng/mL),因此如此巨大的補充量在維生素D不足者(30-50ng/mL)身上可能會有過量的危險,而任何劑量的補充在不足者身上是否有同樣抗SARS-CoV-2的效果?目前也不清楚。

 

 

 


討論了那麼多, 結論到底是什麼?

結論就是:在我們等待其他大型研究的成果、及等待疫苗的期間,除了良好的飲食、運動、睡眠習慣,維生素D至少要達到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也就是0-50歲、孕婦、哺乳婦女每日補充400IU,51歲以上的每日補充600IU,台灣訂的上限是2000IU。

茹素者有哪些方法可以補充維生素D? (以下幾點可多管齊下)

1. 找一個陽光溫和的時間(避開正中午)、空氣污染影響不大的日子,曬太陽15~20分鐘。以前的建議是不要擦防曬乳,怕會阻礙維生素D的製造。但如今考慮皮膚癌風險,加上有皮膚科專家指出現在並無直接證據顯示防曬乳會阻礙維生素D的製造 (12),且大部分人會忘記補擦防曬乳,因此現在的建議已改成即便有擦防曬乳,還是要記得曬太陽。

2. 盡量選擇維生素D3來補充,相較於維生素D2,前者對提升血液濃度有比較明顯的效用 (13)。早期只能從羊毛萃取D3,幸好商人沒忘記vegan族群,現在的技術已經能從地衣(Lichen,一種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來萃取維生素D3。購物網站iHerb上有許多品牌都推出vegan 的維生素D3,可以參考看看。

3. 食用日曬香菇。香菇被曬過以後可以製造維生素D2,是一個天然的補充方法。為降低日曬不完全的風險,市售的乾香菇大多是機器烘乾的,並沒有維生素D。想買到日曬香菇,花點時間上網搜尋,絕對找得到。

4. 最後,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維生素D含量,明顯比健康民眾還少,且罹患Covid-19後,得到重症與死亡的風險較高,更應該積極的督促自己一定要補充維生素D 。


若以上都還是太複雜,請參考懶人包:

維生素D upup.004 

文章撰寫/翻譯:陳婷鈺 營養師

本文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為「台灣素食營養學會」。
官網:www.twvns.org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簡介
國內少數由醫學角度探討素食的非營利團體。集結各大醫院、大學...等多位有志推廣素食的醫療人員、專家學者,透過講座、食譜、文章,教育民眾正確的素食營養知識。 

參考文獻:

1. Kaufman HW, Niles JK, Kroll MH, Bi C, Holick MF. SARS-CoV-2 positivity rates associated with circulating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PLoS One. 2020 Sep 17;15(9):e0239252. doi: 10.1371/journal.pone.0239252. PMID: 32941512; PMCID: PMC7498100.

2. Rhodes JDunstan FLaird E, et al. COVID-19 mortality increases with northerly latitude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suggesting a link with ultraviolet and vitamin D. 

3. Walrand, S. Autumn COVID-19 surge dates in Europe correlated to latitudes, not to temperature-humidity, pointing to vitamin D as contributing factor. Sci Rep 11, 1981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81419-w

4. Impact of climate and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on the COVID-19 pandemic: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Peter JüniMartina RothenbühlerPavlos BobosKevin E. ThorpeBruno R. da CostaDavid N. FismanArthur S. SlutskyDionne Gesink. 

5. Kim HJ, Ji M, Song J, Moon HW, Hur M, Yun YM. Clinical Utility of Measurement of Vitamin D-Binding Protein and Calculation of Bioavailable Vitamin D in Assessment of Vitamin D Status. Ann Lab Med. 2017;37(1):34-38. doi:10.3343/alm.2017.37.1.34

6. Bikle DD, Schwartz J. 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 Total and Free Vitamin D Levels in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19;10:317. Published 2019 May 28. doi:10.3389/fendo.2019.00317

7. Rhodes JM, Subramanian S, Laird E, Griffin G, Kenny RA. Perspective: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COVID-19 severity - plausibly linked by latitude, ethnicity, impacts on cytokines, ACE2 and thrombosis. J Intern Med. 2021;289(1):97-115. doi:10.1111/joim.13149

8. CoVitTrial: 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4344041

9. VIVID: https://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4536298

10. Annweiler C, Hanotte B, Grandin de l'Eprevier C, Sabatier JM, Lafaie L, Célarier T. Vitamin D and survival in COVID-19 patients: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20 Nov;204:105771. doi: 10.1016/j.jsbmb.2020.105771. Epub 2020 Oct 13. PMID: 33065275; PMCID: PMC755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