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超市提高肉類與乳製品價格,反映【氣候代價】

pexels federico arnaboldi 6138720 2這項實驗計劃已於今年八月展開,其中,維也納香腸的價格從歐元3.19上調至6.01,水果優格則從1.19增至1.56,而瑪斯登乳酪更是上漲了94%。

 

德國平價連鎖超市品牌「The Penny」與「格來斯瓦德大學」以及「紐倫堡技術學院」的教授合作,為九項產品制定了全新的價格。在新的價格策略下,他們計算出這些產品所對氣候、土壤、水資源以及健康影響,將這些因素納入定價依據,以反映生產與消費這些產品的「真實成本」。

Penny的營運長表示,我們有必要透過食品價格來傳遞這些「令人不適」的訊息,目前市場上的價格並未充分反映這些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肉類與乳製品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約占整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5%。製造瑪斯登乳酪所隱含的成本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8.5分(cents),土壤破壞成本增加了7.6分,農藥使用增加了6.3分,最後10分用於彌補水資源的污染和不當使用肥料所帶來的損害。

另一家連鎖超市「Lidl」則在今年減少了肉品的進貨量,旨在鼓勵消費者減少肉食消耗。此計劃並未伴隨其他產品的促銷活動,他們強調,正如我們的地球一樣,我們別無選擇,只有一個地球。

然而,並非所有歐洲零售商都致力於環境友好。英國連鎖超市「塞恩斯伯里」與「特易購」在大力促銷肉品和乳製品的同時,也透過一系列小活動來倡導環保,即是所謂的 「漂綠-Greenwashing」。

圖片: Pexel |  攝影師:Federico Arnaboldi 

參考文章:German Supermarket Charges ‘Climate Cost’ Of Food, Raising Meat And Dairy Prices


【素食者鈣質來源 - 蔬菜篇】

許多植物性食材的鈣含量雖然高,卻不是好的鈣質來源,因為草酸 (oxalate)與植酸(phytate)會抑制鈣質的吸收,例如: 菠菜、莧菜以及紅鳳菜。

 🥬菠菜/紅鳳菜:鈣質部分吸收率約 5.1%  

🥬 莧菜:鈣質部分吸收率約 9.3% 

 

相反的,十字花科的草酸含量較低,鈣質吸收率較高,如:青江菜、花椰菜、抱子甘藍、芥菜、芥藍菜、羽衣甘藍以及白菜。 

 

🥬 花椰菜:鈣質部分吸收率約 47.8~61.3% 

 

🥬 青江菜:鈣質部分吸收率約 52% 

 

雖然十字花科的吸收率比牛奶高,但因鈣質含量比牛奶少,需要2~8份才會等同一杯牛奶所提供的鈣質量。

 

圖片: Pexel | 攝影師:Anna Guerrero

參考文章:蔬食者的骨骼保健-食物中的鈣質 (完整文章)


 【素食者鈣質來源 - 豆腐篇】

石膏(Gypsum):是一種天然礦物,價錢較低、含鈣量高,做出來的豆腐質地綿密。蔬食者可從石膏豆腐中獲得鈣質,幫助身體達到每日的鈣質需求量。

 𖠗 含水量較低的豆干含鈣量是最高的,其次是板豆腐(傳統豆腐),最後是嫩豆腐。

  

◼ 豆腐(以石膏當作凝固劑):鈣質部分吸收率約31%

 

◼ 鹽滷(Nigari):從海洋萃取的凝固劑,價錢較高,做出來的的豆腐質地較粗,需搭配經驗與技術,才能製成完美的板豆腐。鹽滷含豐富的鎂,對強健骨骼有幫助,此外從五穀、蔬果也能吃到鎂。

  

𖠗 鹽滷(氯化鎂)所製作出來的豆製品,沒有補鈣的的效果。在購買豆製品時,一定要養成看營養標示的習慣,或是詢問手工豆腐店的工作人員,進一步了解凝固劑的種類,不要買錯產品而錯失補鈣的機會。

 

圖片: Pexel | 攝影師:cottonbro studio

參考文章:蔬食者的骨骼保健-食物中的鈣質 (完整文章)


多吃椰子油對身體好嗎?

椰子油與中鏈三酸甘油脂(MCT)常被畫上等號,但實際上,MCT是從椰子油提煉出來的,兩者並不相同。

 🥥未經提煉的椰子油,除了中鍊三酸甘油脂,還包含其他種類的長鏈脂肪酸,吃多了會增加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20年發表於【循環 Circulation】期刊的統合分析,納入了16篇椰子油的人體研究,結果發現相較於一般的植物油,椰子油對體重、腰圍、體脂肪、C反應性蛋白、空腹血糖沒有明顯的作用。但椰子油比植物油更容易提升總膽固醇 、LDL-C 與 HDL-C 。每升高10.47mg/dL的LDL-C,等同於提高6%血管相關疾病的風險,5.4%的冠心病死亡率。

 圖片: Pexel | 攝影師:Dana Tentis

參考文章:椰子油對身體是好、是壞? (完整文章)


 ꔵ 為什麼要吃發芽穀類、豆類?

我們常在有機店看到【發芽豆漿】、【發芽玄米】等產品,而且價格都比一般市售的豆漿、糙米還要貴,但還是常常銷售一空,這些產品到底有什麼吸引力?

【營養素抑制物】

許多穀類、豆類、種子含有一些阻礙營養素吸收的成份,例如: 植化素 (Phytic Acid)、草酸 (Oxalate)、凝集素 (Lectin) 與 胰蛋白酶抑制劑 (Trypsin inhibitor) ,不經處理,它們會大幅降低鐵、鋅、鎂、鈣的吸收率,如果剛好遇到消化功能比較弱,被吸收的比例可能又更少了。

【浸泡、發芽是解決關鍵】

這些抑制物,大部分是水溶性的,可經由浸泡、汆燙後,將部分去除。但若能再進一步讓它們發芽,就可以利用這些種子分泌的酵素,將更多的抑制物分解掉。發芽過程所啟動的生化反應還能增加一些營養素的比例,像是小麥在發芽十天後,離胺酸含量竟然提升了百分之65!

ꔵ 小米發芽前,鈣含量是36mg/100g,發芽後變成65.7mg/100g

ꔵ 藜麥發芽前,鋅含量是2.7mg/100g,發芽後變成3.16mg/100g

圖片: Pexel | 攝影師:Anna Nekrashevich

參考文章:為什麼要吃發芽穀類、豆類? (完整文章)


追蹤學會 Facebook | Instagram 取得即時資訊

文章整理翻譯:陳婷鈺 營養師

本文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為「台灣素食營養學會」。
官網:www.twvns.org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簡介
國內少數由醫學角度探討素食的非營利團體。集結各大醫院、大學...等多位有志推廣素食的醫療人員、專家學者,透過講座、食譜、文章,與民眾分享正確的素食營養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