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澳大學的學者做了系統性回顧 (systematic review) 與統合分析 (meta-analysis) 研究,從 3448 篇文獻中挑選出 20 篇品質較好的研究,共分析了2601 名受試者 的資料,年齡範圍從21.5~73.5 歲。研究的習慣包含運動、飲水、飲食習慣的改變、牙線的使用等等。研究結果大多使用 SRHI (Self-Report Habit Index) 以及 SRBAI (Self-Report Behavioural Automaticity Index) 的自我量表,並記錄新習慣達到自動化 (automaticity)的時間。
此研究使用標準化均數差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 來衡量習慣養成的效果:
SMD = 0.20:小效應 (Small effect)
SMD = 0.20–0.50:中效應 (Medium effect)
SMD > 0.50:大效應 (Large effect)
顯著性檢定標準 (p 值) 設定為 p < 0.05
習慣養成所需時間
根據習慣的複雜程度,以及受試者的個性與環境,習慣養成的時間範圍非常廣,從最短 4 天到最長 335 天 都有,中位數為59–66 天(約 2 個月),平均數則介於106–154 天(約 5 個月) 之間。
這些研究採用了不同的方法來督促受試者並創造友善的環境,包括 手機訊息或 email 提醒、使用穿戴式電子儀器、面對面諮詢、團體工作坊、電子報等等,各式各樣。無論是哪一種,整體來說對於培養新習慣都有顯著的幫助 (SMD = 0.69, 95% CI: 0.49–0.88)。
影響習慣形成的因素
養成習慣的因子非常多,但總的來說可以分類成以下幾項:
1️⃣ 選擇自己真正想養成的習慣
自己訂的目標比別人給你的目標更容易達成。研究人員發現,當受試者被賦予機會自己挑選想要養成的習慣 時,成功率比被硬性規定的來得高。
2️⃣ 每天固定時間執行,最好是早上
時間似乎很重要。有研究發現,早上執行肌肉伸展運動,比傍晚更容易堅持下去。
3️⃣ 一開始就要確保重複次數多
一開始的重複次數較多,習慣更容易變成自動化,但到了某個時間點後,增加次數的影響力會逐漸減弱。
4️⃣ 愉悅的心情與營造有利的環境很重要
研究人員發現,在執行這些行為時,如果有立即的正向回饋,或是保持愉悅的心情,會增加成功率。此外,為自己塑造容易達成新習慣的環境也很重要。例如,前一天晚上先準備好運動服,能有效提升運動習慣的形成。
失敗不用氣餒!
常常失敗是正常的,或許我們的重複次數以及堅持的時間根本就不夠。21 天並不足以讓新行為變成習慣。
建立習慣的關鍵不只是時間,還包括:
選擇適合自己的行為
抱持愉悅的心情
提前做好準備
不斷重複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為短期內沒有看到明顯成效就放棄!
養成習慣本來就是一場耐力戰,而不是短跑衝刺!
延伸閱讀:
我們舉辦過的【網路社群挑戰 】,幫你養成好習慣
1. 全植211五天體驗營
2. 蔬食沙拉創意挑戰
3. 網美蔬食早餐交流
加入 【 健康植食交流平台 Healthy Plant-Based Diet Forum 】參加未來的活動!!
作者:陳婷鈺 營養師
本文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為「台灣素食營養學會」。
官網:www.twvns.org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簡介
國內少數由醫學角度探討素食的非營利團體。集結各大醫院、大學...等多位有志推廣素食的醫療人員、專家學者,透過講座、食譜、文章,與民眾分享正確的素食營養知識。
參考資料:
- Singh, B., Murphy, A., Maher, C., & Smith, A. E. (2024). Time to Form a Habi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Health Behaviour Habit Formation and Its Determinants. Healthcare, 12(23), 2488. https://doi.org/10.3390/healthcare12232488